社会性死亡是什么意思?怎么突然火起来的?


最近常常在社交圈看到朋友们自称“社会性死亡”,是因何而突然爆火?背后有什么内涵?
已邀请:

“社会性死亡”突然风靡网络,大概是由于9月初微博热搜榜罗冠军与梁颖纠纷案引起的,当事人罗冠军在微博称自己“已经社会性死亡”,由此将“社会性死亡”这个词条也带上了热搜。

相较于其他网络上流行词,“社会性死亡”并非出自网友自创。美国作家托马斯·林奇曾在《殡葬人手记》中对这个词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作者将人的死亡分为三个阶段:听诊器和脑电波仪器测量出的,叫做“肌体死亡”;神经末梢和体内分子活动的停止,叫做“代谢死亡”;而亲友和邻居所共同知晓的死亡,叫做“社会性死亡”。

随着各种文化的碰撞,罗冠军所称的“社会性死亡”显然已与托马斯·林奇的定义有了较大差别。如今人们提到的“社会性死亡”大多表达出被经历过某事件后的社交自闭。后网友将其引申为在公众面前出丑到只想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的程度。

由此可见,在赛博空间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新媒介环境下的隐性文化,由此一些概念也被给予了一种充满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隐喻义,使得原本的哲学词条变成了网友用以自嘲和调侃他人的社交货币,分享你刚遭遇的社会性死亡经历,往往就能引起话题、获得关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